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
写心得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,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和经验。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应该写成什么样的?快来看看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,本文为你提供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写作技巧和示例!
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篇1
总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态放正,身体健康而已。却不明白《__教育》对于人们如此重要,异常是做教师工作的。
学习了《__教育》,懂得了改善自我的心理健康状况,不断地释放自我,从而去了解对方的&39;心理,协调自我的人际关系,是自我得到身心的正常健康发展。
学习了《__教育》,是我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引起高度的重视,必须从学校入手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,教师不仅仅是学科的学员,也是学生的教育者,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。这样一来,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教师的心理健康要保证。其中,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必须具备一是热爱教育事业,胜任教学工作;二是有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;三是具有健全的人格;四是较强的环境适应本事,有和谐的人际关系。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,还影响着自我扮演的主角。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心里健康必须处于较高的水平。
并且,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是正确的选择,可是要落实到实处。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的选择和布置,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,不能表面化。学校的成人教育应定期培训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,做好学生生活、学习的心理健康保障。
学习了《__教育》,我明白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双重方面的影响。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但对教师的自身有影响,对学生的影响更大,直接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。教师的情绪不好,就会影响课堂效果;教师的失误确定,学生会产生对抗和偏激的习惯,构成心理障碍。
学习了《__教育》,我也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是带有的指示性说教,而是强调学生的体会和交流,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常抓不懈,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。仅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了,才能改善家庭关系,提高师生和谐的关系,从而促进学生的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发展。
我作为一名教师,我庆幸自我学习了《心理健康教育》这门课程,及时的提高了自我的心理健康知识。本人真的是受益匪浅啊!
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篇2
告别了中学时代,跨进大学,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。人每踏进一个新环境,都会遇到一系列新问题。上大学后 , 紧张的学习、严格的纪律、宽松的生活环境,我们一下子难以适应。所以说,作为大学生应该注重心理健康,完成学业深造的同时,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,让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。
学校给我们开设了心理课程,导师是陈理才。虽说陈导师其貌不扬,年纪与我们相仿,但却丝毫没有削弱其幽默的“威力”。课堂上总不乏有同学发自心底的笑。原本以为心理课是导师发表长篇大论,不大愿意去,第一堂课还迟到哩。实际上呢,陈导师并不“简单”,我凳还没坐热,已彻底被其迷住了。说实在,上陈导师的心理课是一种享受。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,同时,还让自己发现了自己。
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,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、事业成功、生活快乐的基础。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、积极的情绪、适度的情感、和谐的人际关系、良好的人格品质、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。“我心理有问题吗?”“我的心理与他人比较是否正常?”这些可以说是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可能都会问到的问题。以前自己对心理健康标准缺乏认识,总觉得自己是个“怪人”,“心理有问题”。有时,还会因某方面的心理压力或障碍过于紧张恐惧。学习了相关的心理知识后,觉得心理障碍其实也并不可怕。只要及时给予关注,并加以引导,这些成长中的困扰是可以消除的。
记得陈导师说过几句趣话,“青春痘是青春的象征”,“鼻子小也有好处,不容易被天上掉落的东西砸中”。说得太对了,不是么?换一个角度看事物,其实也不会太坏,要乐观啊。我们时常因自己的长相、能力、学习成绩等因素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,严重者还会过度自卑。有这样一句名言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,关键在于自身怎样看自己。我们要学会自我认识,在比较过程中,不能专门“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”,也不能“以己之短比别人之长”。通过比较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,长处和短处,达到扬长避短,缩小差距的目的。
陈导师在课堂上做了不少的心理测试,有一次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几个优点用纸写下来,让同学来猜。在此之前,我从没发现自己有什么优点,而且还是3个以上,有那么多吗?搜肠刮肚冥思苦想后,只写了3个。经过课堂上导师的启发,我又陆陆续续想到了好几个,哇塞,原来自己的优点还蛮多的嘛,怎么一直没发现?一个小小的心理测试,让我自信“番了一翻”。
当然,陈导师的课还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,我都数不过来了,哈。例如,讲到人际关系的那一Part。“来跟我做朋友吧!”(陈导师张开双臂,作拥抱状)可是呢,有这样的一种人,他们把自己封闭禁锢起来,只是停留在窗台边观望,不肯把心门打开,又怎样能得到别人的友情呢?还有一个就是大学生恋爱的问题,陈导师出乎我意料,他赞成大学生自由恋爱!“强调爱的权利,缺乏爱的能力”陈导师课堂上短短一句话惊醒了我。原来,爱还包括一份沉沉的责任……
大学心理课程结束了,可我追求健康心灵的步伐仍不会停止!直到永远!
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篇3
5月17日18时,我们听了一场以“渴望激情——与大学生谈谈性与爱”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讲座。爱与性往往是结合的,可提到“性”,人们总是忸忸怩怩。先贤孔子曾说过:“饮身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!”可见,性这个话题并非讳莫如深,特别是大学生群体,正值青春期,或许对这方面的问题有困惑而不知如何解决。故此次讲座有利于在爱与性知识方面为同学们答疑解惑,帮助同学们了解相关知识,树立正确观念,促进大家身心的健康发展。
讲座中,葛老师对爱与性的定义进行了阐释。她提及:“爱,是指人类主动给予的或自觉期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。性,是指处于青春期之中或之后的人通过身体的亲密接触,以进行生育后代的本能或获取愉悦的体验的行为。”这让我们大家更为直观清晰的对爱与性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。
本次讲座从几个方面入手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爱观。首先,葛老师从“每个人都渴望一段恋情”引入主题,让大家一同进入情感世界。处于花样年华的我们,都对美好的爱恋有着憧憬与向往,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,等待属于我们的真爱。
然后,葛老师就:“男女之间该如何谈恋爱,男女之间的交往应该注意哪些”进行讲述。在恋爱中,要真诚,应该适当的肯定对方。人类普遍存在着自尊的需要,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,他才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,才会对人际交往中对方的态度、观点易于接受。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,自尊心极强,因而在交往中首先就必须肯定对方,尊重对方,这是成功交往的一半。所以在交往中,不但需要充沛的热情,同时又坦诚相待,显得真诚而又合情合理。这样,自然会得到对方的接纳,为成功交往架起了一道桥梁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。同时,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赖于相互的了解。相互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。因此要注意常与对方交谈,交换看法,讨论感兴趣的事情。这样,可籍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,降低内心压力。在沟通中求得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平衡,有益于身心健康。但在沟通时,语言表达要清楚、准确、简练、生动。要学会有效聆听,做到耐心、虚心、会心,把握谈话技巧,吸引和抓住对方。在交往活动中,如果心理上能经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的对方,了解一下自己处在对方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,体会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,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,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,这种心理互换也是在恋爱中顺利交往的必要条件。
接着,葛老师强调:“在谈恋爱过程中,女生应该学会自爱,男生应该负责”。这是一段良好恋情发展的前提条件。是啊,无论男生还是女生,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感情,用心交往,维系经营彼此的缘分。
同时,她还举了一些失败的恋情的例子,劝诫我们对待恋爱一定要有认真的态度。在恋爱中学习彼此身上的优点,一同成长。而不应让恋爱成为自己前行路上的绊脚石,耽误自己的人生,我们应拥有无悔的爱情。她也对婚前性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进行了分析,我们这个社会不赞成婚前等不负责任的性行为,这不是由于我们的封建意识在做怪,而是因为它的的确确能给当事人双方,特别是给女方带来不可预见的严重后果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自尊自爱,互尊互爱,正确对待感情。
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篇4
这次参加了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,受益匪浅,感想颇多。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。
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,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,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,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,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。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。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,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,是一个躁狂症患者,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,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,开枪自杀;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,情感多变,易激动,感情用事,好幻想,缺乏理智,缺乏自制力,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,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;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,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,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。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,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。教师也不例外。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,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,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。
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,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,轻则影响师生关系,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。因此,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,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。
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。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--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,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。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,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,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。身为教师,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,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,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,掌握新的教学方法,达到新的教学要求,才能寻求新的发展,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。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,开拓自己的视野,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,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,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,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。
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,需要休息和放松。充当"无所不能"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。因此,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,例如:学习做旅行家,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;学习做美食家,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。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,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,增加教师的知识面。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、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,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。
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篇5
今天下午姜校长给我们讲了心理健康的讲座,其中讲了宽容和自信共3个小故事其中让我们感受最深了的是这个故事:有一个老禅师寺里有很多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和尚,他们都喜欢夜里出去玩。一天老禅师吃完晚饭出来散步。他看见一个凳子,不用说这一定是用来用的。
于是,老禅师把凳子拿开自己蹲在放凳子那里。不久,小和尚回来了,不知不觉就踏着老禅师的背下来了。小和尚的心害怕极了!因为他怕老禅师骂他责罚他。而老禅师的一句话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。老禅师和蔼地说:夜里太冷了不要再出去了快回去吧!小和尚惭愧极了!从此以后小河在也不出去了。
这篇故事告诉我学会宽恕退一步,海阔天空,让三分,心平气和。可是同学之间不经意的一下就会动手动脚。就像我今天用废纸叠了一个小外衣。我的同桌把它弄坏了我就破口大骂。可见如果人人都会忍让世界会美妙无比。